首页 > 最新动态 > 【理事会·专委会报告】中国宫协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工委会工作报告
最新动态
【理事会·专委会报告】中国宫协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工委会工作报告
2025-03-079

传承红色基因 共筑育人新生态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 副会长
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工作委员会 主任
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党委书记 吴皓

尊敬的协会领导、各会员单位同仁:
近年来,思政教育已成为铸魂育人的核心抓手。而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是经济协同,更是精神共育的实践。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工作委员会作为宫协红色教育主阵地,六年来在长三角乃至全国持续深耕青少年成长红色沃土。今天,我以“主场践行者”和“区域协作者”的双重身份,向各位交流红工委和上海在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政教育创新中的实践探索,并与大家一起探讨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一、我们的主动作为
(一)五城联动:跨地域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范式
自2018年起,红工委创新打造“五城”品牌项目,联动哈尔滨、南京、上海、南昌、广州五大革命历史名城,组织300余名师生家长开展暑期红色基因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以“一地一主题”模式激活城市红色资源,通过五城接力、资源互通、成果联展,实现两大突破:一是教育模式创新:建立“移动红色课堂”标准化流程,打造“城市特色+红色历史”研学模式;二是服务能力提升:孕育五城联动机制,通过联合策划、实践带队的形式,形成“学习+创作+实践”三位一体培养体系,培育出一批青少年思政教育青年骨干。
(二)长三角协同:海防教育铸就精神长城
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指引下,我们深耕海防教育十年,打造出覆盖沪苏浙皖的育人品牌——海防夏令营,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小切口激活大主题。通过“六个一”实践——登一次战舰、学一堂旗语、织一张渔网、访一座灯塔、护一片滩涂、讲一个故事,让国防教育具象化为可触摸的体验。二是多课堂浸润价值观。构建“海陆空立体课堂”——金山鹦鹉洲生态园科考、江南造船厂科技研学、崇明海防体验馆实操模拟,让爱国强军精神在跨学科学习中自然生长。三是广辐射形成新生态。自2015年以来累计举办10年夏令营,辐射长江浙沪皖地区近万名青少年,让立德树人“入脑入心”。
同时,我们还携手上海广播电台打造“长三角之声”红领巾广播站,推出《寻找欧阳立安》红色宣讲剧,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红色故事。
(三)上海实践:校内外协同的思政教育创新
上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童声嘹亮》舞台剧的策源地,我们构建了“三维融合”思政育人体系:在课程设计维度,以舞台剧为蓝本“走进学校”,去年与多所中小学共建《童声嘹亮》项目式学习课程,以跨学科、进课表的主题教学为方法,与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相结合,将党和新中国的诞生故事结合校史进行改编,用童声合唱、戏剧展演实现政治启蒙。在实践转化维度,引领师生“走出校园”,深度体验“红色基因VR实验室”,复原龙华二十四烈士就义场景,让青少年在震撼中感悟信仰力量。在机制创新维度,我们初步形成校外思政课评价标准,设置“价值认同度”“课堂满意度”等核心指标;构建“四维供给”模式——活动中心出课程、学校出课时、专业院团出导师、红色场馆出实践场地。
二、我们还可以有哪些突破和创新
一是共建资源枢纽。开发长三角红色资源平台,实现一大会址VR展馆、龙华革命者IP动漫等数字资源跨区域共享。二是共育人才梯队。以青少年宫为依托,成立长三角思政教育基地,一方面开展“红色讲师”认证培训,输出标准化课程、活动指南、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举办思政教育擂台赛,培育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项目。
同仁们!作为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当好红色家底的传承者,更要成为创新转化的“创业者”。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们要以今日之共同行动,铸青少年明日之精神长城,让红色基因在脚下这片热土上绽放新时代光芒!




供稿:宫协秘书处
编辑:田   洋
校对:周   淼

校审:陈立红

图片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