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戏曲百戏
传承非遗文化
昆山市青少年宫非遗研学活动
走进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3月23日下午,昆山市青少年宫组织小琼花艺术团优秀学员及社会报名学生共20人,走进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开展了一场以“探寻戏曲百戏,传承非遗文化”为主题的非遗研学活动。
沉浸式体验
感受戏曲魅力
同学们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系统参观了戏曲百戏博物馆。馆内丰富的戏曲文物、生动的历史故事,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了昆山作为“百戏之祖”昆曲发源地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
随后,学生们体验了“XR”技术与戏曲文化的创新融合。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大家“穿越”到古代戏台,近距离观摩经典剧目表演,科技与传统的碰撞令孩子们惊叹不已。
巧手绘脸谱
童心悟非遗
在实践环节,同学们亲手绘制戏曲脸谱。每一笔色彩、每一处线条都融入了他们对戏曲角色的理解。完成后,大家踊跃展示作品,并分享创作灵感。小琼花朗诵团的两位小团员首先发言,叶金言同学说:“看到珍贵的戏曲文物,如戏服、脸谱等,让我感受到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两位小团员还当起了临时小主持,带着其他同学一起聊一聊自己参加此次非遗研学活动的感受,五年级的曹同学说:“画脸谱让我明白了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性格,原来戏曲里有这么多学问!”
童眼看非遗
创意展收获
活动最后,同学们领取了“童眼看非遗”研学作业任务。青少年宫的老师鼓励大家用绘画、作文等多元形式记录对非遗文化的感悟,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鲜活生命力。
动漫社团 王晨伊
键盘乐团 管子荆
民族管弦乐团 黄昕野
民族管弦乐团 解懿洋
三中心小学 潘承轩
新城域小学 王昕妍
玉峰实验小学 张谨雯
珠江学校 张姣姣
向上滑动阅览
震川小学 陈宥均
昨日,踏着阳光明媚的小径,我们跟随着老师的步伐来到了昆山百戏博物馆。博物馆的琉璃檐角挑起江南的独特韵味,与池下的湖水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迷人的画卷。跟随着大部队沿着蜿蜒的长廊进入了戏曲的天堂。
随着博物馆讲解员的娓娓道来.戏曲源远流长的历史与让人叹为观止的文化底蕴也展露在了我的眼前。在戏曲博物馆里我认识了生旦净丑、戏曲的发展、与中华的百戏。一切的一切又让我见证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跟随着AI眼镜的生动展示,博物馆一下子变热闹了,杜丽娘委婉叹息的歌声在我耳畔回响,皮影戏咚咚锵锵的在我眼前闪过。此刻仿佛有一根根丝线牵引着我探索着那永不中断的历史灵魂,那一刻我好似游历了汉代的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大唐,盛极而衰的大明王朝…。
随后我们着手制作脸谱面具,我的面具蓝脸紫目颜料缓缓淡开,让我不禁想起了歌曲中常唱的“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时间就那么一分一秒的过去,我在此处望向百戏博物,忽然明白,百戏从末绝响,他们只是化作春泥滋养着我们的文化,滋润着我们的生活。研学归途中,我似乎又看到了那连绵的百戏,从未中断过的百戏。
向上滑动阅览
朗诵团 周佳慧
春风拂面,阳光明媚,在充满希望的三月天,我们昆山市青少年宫的同学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领略渊源深厚的戏曲文化。
昆山是“百戏之师”昆曲的发源地,昆山戏曲百戏博物馆中集中展演了全国戏曲348个剧种经典剧目。我们进入馆内,了解了戏曲在唐宋元明清时代的演变过程。我们看到了精美的戏服、古朴的乐器,听到了婉转的水磨腔,还观看了各种剧种的经典剧目,更感受到了昆曲穿越六百多年的韵味与中国戏曲艺术无穷的魅力。接着,我们移步多功能厅,在美轮美奂的灯光之下,我们沉醉于戏剧的世界里,生旦净末丑每一个角色都那样生动可感。置身于戏曲的长河之中,你我皆是戏中人。
我们还体验了先进的XR技术,戴上设备,听着悠扬的《牡丹亭》,我们仿佛置身于开满牡丹的亭院之中,花香扑鼻而来,看见了梦中的杜丽娘与柳梦梅,柔情而美好。我们还通过XR玩了许多趣味小游戏,不禁感叹现代科技的强大力量。
我们不仅了解了许多戏曲知识,还学习了绘制脸谱,知道了不同颜色脸谱的象征。在一张张白色的脸谱上,我们用巧手涂上色彩斑斓的颜色,性格鲜明,仿佛给他们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我们将牢记博物馆里那抹戏曲的华彩,将中国戏曲文化世代相传!
此次研学活动通过“参观+科技+实践”的立体化学习,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更激发了他们对非遗传承的责任感。未来,昆山市青少年宫将持续推出系列非遗课程,助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绽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