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教育
携手共育未来
"科学+AI"融合课程纪实
在春意盎然的校园里,济南第十四中学和魏华小学的孩子们正经历着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探索之旅。由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牵头,联合齐鲁工业大学专家团队与学校共同打造的"科学+人工智能"融合通识课程,如一股清新的春风,为三、四年级13个班级的600余名学生打开了科技创新的大门。这一创新性的课程合作,不仅填补了学校在人工智能普及教育方面的空白,更点燃了孩子们探索科学世界的热情。
这是一次跨界的教育创新实践。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充分发挥校外教育阵地优势,齐鲁工业大学提供专业技术支持,两所学校积极搭建教学实践平台,三方通力合作,将前沿科技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带入基础教育课堂。课程开发团队经过反复研讨,针对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让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触手可及。
目前已开设的三节精品课程各具特色。在《探索AI的奥秘》课堂上,孩子们第一次与智能语音助手展开对话,通过简单的指令交互,亲身感受人工智能的神奇魅力;《海洋生物》课程则带领学生认识海洋动物分类,并运用AI绘图工具设计环保主题海报,将科学知识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最新开展的《天体宇宙》单元更是让学生们兴奋不已,他们不仅了解了天体运行规律,还尝试用AI生成宇宙探索视频,在虚拟太空中遨游。
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们从最初的懵懂好奇,到能够熟练运用AI工具表达创意;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提出 "能不能让AI帮我们解决环境问题"这样的深度思考。许多孩子课后仍围着老师追问下节课的内容,更有家长反馈孩子回家后兴致勃勃地分享课堂见闻,这种自发的学习热情正是教育工作者最欣慰的收获。
这一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了 "校外教育机构+高校专业团队+基础教育学校" 的资源整合优势。既保证了课程的专业性和前瞻性,又确保了教学内容与小学阶段的适配性。两所学校的任课教师也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三方形成了良好的教育协同机制。齐鲁工业大学参与项目的教授指出,这种产学研结合的教育实践不仅培养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首期课程的顺利实施,这一创新教育模式已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未来,合作三方将根据教学反馈持续优化课程设计、深化课程研发,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的科学教育资源,为传统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当科技的种子播撒进孩子们的心田,我们有理由期待,这些幼苗终将长成支撑祖国未来科技发展的参天大树。
供稿: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
编辑:田 洋
校对:周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