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少年科学院
启蒙探索
“少年科学院的课程真有意思!”“我用AI技术创作了一幅画!”
“我会搭建新能源车模型啦!”“开营式上的科学家故事短片让我特别感动。”“长大了我想当一名工程师,为建设科技强国做贡献!”……
6月20日,由北京团市委、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协、北京市少工委指导,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主办的“北京市少年科学院启蒙探索活动”圆满结束,来自全市16区及经开区的5500余名少先队员在34期活动中收获了满满的快乐与成长,活动寄语墙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心愿卡,卡片上是队员们亲笔写下的活动感受、未来畅想和对祖国的美好祝福。
“我想和队员们分享一个好消息!”在第九次全国少代会闭幕后的第一期少年科学院活动中,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少工委辅导员第一时间与队员们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致第九次全国少代会的贺信内容,同时将“争做爱党爱国、勤奋好学、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的殷殷嘱托讲给队员们听,用“童言童语”引领队员牢记总书记的话,按总书记的要求去做。看着队员们专注的眼神,丰台区长辛店第七小学大队辅导员刘铂深有感触地说:“少年科学院活动不仅有少先队仪式教育内容,还在第一时间带领队员学习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真是太及时了,我把刚才的微队课内容都录了下来,回去后要讲给全校的孩子们听。”
与辅导员一起“讲课”的还有每期160名少先队员中选出的四位红领巾宣讲员,他们在实践活动开始前,走进特色中队所在教室,与队员们分享科学家的故事。密云大城子学校六年级杨小侠说:“我接到的任务是讲屠呦呦的故事,我觉得她像寻宝猎人一样翻遍古书,终于发现青蒿能治疗疟疾的秘密。为了从青蒿中提取‘魔法药水’,她试了191次才成功,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怀柔汤河口小学五年级马筱媛说:“在讲述钱学森爷爷的故事时,最打动我的就是他说的一句话‘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只要有志向、有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
(左滑查看更多)
在活动闭营式上,队员们收到了两份专属礼物,一份是送给每个中队的五本《大国脊梁》图书,它就像科学漂流瓶一样,由一个队员手中传到另一个队员手中,科学家的故事也会在科学院以外的广阔空间继续流传;另一份礼物是送给每位队员的——一组少年科学院创意冰箱贴,上面的卡通形象是北京共青团吉祥物“京小团”,这只活泼的小兔子和队员们一样,正在用心体验少年科学院的各类课程呢。看到它,队员们就会想起少年科学院的难忘时光。
北京青少年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优势,整合社会资源,促进家校社联动,搭建思政育人共享平台。在少年科学院启蒙探索活动中体现出的精心组织、周到服务、首善标准、模块化管理,受到各区各校的一致好评。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送来写有“科技领航 少年勇探创新路 智慧扬帆 雏鹰志攀科学峰”的锦旗,北京市东城区地坛小学送来“育才启智点亮科技星辰 笃行致远铸就未来栋梁”的锦旗,北京建华实验亦庄学校送来了学生自己创作的想像画,北京教科院通州第一实验小学送来了学生亲手制作的木质帆船……一面面锦旗、一件件礼物化作温暖与力量,激励着服务中心的工作团队在校外少先队领域继续奋勇前行,为首都少先队员搭建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学生感想集锦:
密云大城子学校二年级崔瑶:在活字印刷的体验中,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亲手触摸着那些承载着智慧与文化的活字,感受着它们在我手中排列组合,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个字都仿佛有了生命,它们在我的指尖跳跃,组合成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我尝试着用不同的字模拼凑出我心中的故事,那种亲手创造文字的乐趣,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这一刻,我深深感受到了活字印刷的魅力,它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房山区窑上中心小学张霖:在科学探险课上我感受到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这都离不开千千万万个科学家做出的贡献。
昌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霍雅涵:通过这次活动,我好像打开了一个神奇的科学大门,学到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科学知识,长大后也能像科学家们一样,用科学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昌平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学校姜承泽:在人工智能课上,我和队员们一起畅想未来汽车什么样,有的希望汽车会飞,有的说汽车会潜水、会钻洞……我希望这些梦想未来都能成为现实,我也希望能学习更多科学知识,像习爷爷说的那样当下勇当小科学家,为红领巾增添新的风采!
平谷区第三小学陈奕璇:我是钱学森中队的一员。闭营仪式上,我将亲手制作的行星模型赠送给科学院,我的手心紧张得冒汗。科学院的阿姨特别喜欢我做的行星模型,土星上面环绕着用荧光黏土捏的星环,在暗处会发出淡淡的黄光。我回想着今天一天的经历,突然明白,原来每个伟大的梦想,都是从小小的种子开始发芽的。明天,我要把今天的见闻画成连环画,说不定二十年后,我的航天故事也会被写进科学院的展馆里呢!
(左滑查看更多)
编辑:田 洋
校对:周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