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喧嚣被潺潺溪流取代,当书本里的生物知识变成指尖可触的鲜活生命,7月26日、27日,衡阳市青少年宫“做大国少年 护绿水青山”生态溯溪研学一日营,带着50余名青少年完成了一场与自然的深度对话。跟着镜头,一起重温这场充满惊喜的自然课堂吧!
在老师的带领下,大家观察蝴蝶棒状的触角如何感知世界,细数瓢虫鞘翅上的“星斑”密码,了解昆虫们的生存智慧——原来小小的蝴蝶用虹吸式口器吸食花蜜时,藏着自然界最精巧的“进食设计”;而看似不起眼的瓢虫,竟是农作物的“小卫士”。
课堂上的知识很快在昆虫手工制作中变得具象。孩子们拿起材料,模仿着观察到的昆虫形态,一点点拼贴出属于自己的“昆虫标本”。“老师你看,我的蝴蝶翅膀是渐变色的!”“我要给瓢虫多加两颗星星,让它成为最特别的那一只!”在动手过程中,课本里的“生物多样性”不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化作指尖的创造力与对自然的敬畏心。
当清凉的溪水漫过脚踝,脚下的鹅卵石硌着脚心,一场与小鱼虾的 “捉迷藏” 就此拉开序幕 —— 这不仅是夏日里的欢乐游戏,更是一堂生动的 “生物多样性实践课”。
最热闹的当属水枪混战派对。随着一声令下,五颜六色的水枪 “滋滋” 作响,水花四溅中,拘谨被抛到脑后,欢笑声、尖叫声混着水流声成了最快乐的交响曲。你追我赶间,陌生感渐渐消散,友谊在清凉的溪水中悄然萌芽。
踩过澄澈的溪涧,听过风穿林叶的私语,触摸过带着凉意的岩石,这场研学之旅早已超越了 “游玩” 的意义。少年们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更懂得了 “绿水青山” 的珍贵,明白了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城市的喧嚣再次响起,少年们带回的不仅是满满的回忆,更有一颗热爱自然、守护自然的种子。期待这颗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让“大国少年”的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生长。
供稿:衡阳市青少年宫
编辑:田 洋 校对:周 淼
校审:陈立红
编辑:田 洋
校对:周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