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活动】温岭市青少年宫丨渔鼓传韵?童心承脉这场非遗研学,让温岭少年与千年文化撞个满怀!
2025-08-271
当海风拂过石塘里箬村的石屋群落,当国家级非遗 “大奏鼓” 的鼓点响彻东山村落,温岭市青少年宫联合温岭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带领少先队员沉浸式触摸非遗的温度,让千年渔韵在少年心中种下传承的种子。
研学首站,孩子们推开了温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大门,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开启 “温岭非遗传习录”。
从海洋民俗到传统技艺,从非遗的历史渊源到当代传承故事,馆内的每一件展品、每一段解说,都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瑰宝的认知大门。
当 “温岭特色非遗 —— 大奏鼓” 成为动画创作的核心素材,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惊喜。这不,孩子们穿上色彩鲜艳的大奏鼓服饰,跟着传承人挥动鼓槌、迈开舞步。
“咚咚锵!咚咚锵!” 东山村的广场上响起了振奋人心的鼓点。起初的生涩渐渐被热情取代,鼓点与脚步的默契越来越足,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满是专注与自豪。老师们用镜头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当孩子们的鼓声与海风交织,大奏鼓的 “活态传承”,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从 “学跳” 到 “创做”,孩子们对大奏鼓的认知,从 “体验” 走向了 “深度理解”。在 “从非遗皮影到现代动画” 课程中,孩子们通过皮影视频,追溯这项古老艺术的千年脉络,了解其背后蕴含的叙事智慧。
大家细致观察大奏鼓服饰的刺绣、纹样、色彩搭配,再结合此前学到的皮影与定格动画知识,亲手绘制大奏鼓小人形象,尝试让小人摆出标准的大奏鼓舞步,拍录、剪辑成专属的定格动画,用现代科技让传统非遗 “动” 起来。
原来祖辈传下的大奏鼓,不仅能跳、能演,还能通过画笔与镜头,变成一段段生动的动画片段。非遗的传承,从来不是 “复刻”,而是在创新中让传统焕发新生。
一场以 “传承” 为内核、以 “童心” 为载体的非遗研学之旅,让更多少年儿童成为非遗的 “见证者、参与者、传承者”,让千年渔韵、非遗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更耀眼的光芒!
校对:周 淼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