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小咖博物说”主题课程经过5天的研学迎来收官之课——学员们走进南通博物苑,在前期教室课程积累的基础上,经老师专项培训后完成“实战演练”:从面向同学试讲,到自信为路人讲解,不仅让知识“活”了起来,更通过家乡文物链接,将前期培养的民族自豪感落到了身边的历史土壤中。
“原来古人这么牛!”
“原来家乡的历史也这么值得骄傲!”
——这是“小咖博物说”学员的真实心声 从惊叹国宝之美,到自信讲出家乡故事 他们真正让博物馆的文物“活”了起来
厚积——感知千年文明,培育国家自豪。在“小咖博物说”的教室课堂中,学员们深度走进国宝文物的世界,穿越两千年的“环保灯”——长信宫灯,宫女袖筒能导烟纳垢,尽显汉代匠心;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素纱单衣,仅重49克,见证西汉丝织登峰造极。通过影像、模型与老师讲解,孩子们不仅听懂了文物背后的科技与艺术,更一次次被古人的智慧所震撼,民族自豪感悄然生根。
薄发——实战讲解家乡,串联家国情感。课程收官之战放在南通博物苑,学员们带着知识储备走进本土历史现场。 聚焦张謇实业史、明清本地瓷器、民俗器物——从“全国视野”回归“家乡语境”;接受老师现场培训,学习如何把专业内容转化成生动讲述;大胆走向陌生观众,为路人讲解文物背后的南通故事。
“之前觉得厉害的文物都在远方,现在发现家乡的历史也这么值得骄傲!” 一位孩子在成功讲解本土古瓷后这样感慨。 从“知文物”到“讲文物”,知识变成了自信,文化变成了共鸣。
一场课程,一次跨越千年的对话;
一场讲解,一份扎根心底的文化自信。
通过从国家宏大到家乡微观的情感链接, 家国情怀不再抽象—— 它就在一件瓷、一盏灯、一个真实的故事里, 可触、可讲、可传承。“小咖博物说”虽然暂告一段落,但孩子们作为家乡文化小小守护者、传承者的路才刚刚开始。
来源:南通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编辑:田 洋
编辑:田 洋
校对:周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