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熊猫家园
点燃守护星火
——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学员唐家河自然保护区研学行
8月11-15日,“关注大熊猫 童心护自然”青少年自然教育活动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举办。本次活动由国家林草局宣传中心主办,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承办,中国青少年宫协会推荐了包括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在内的多个城市的青少年宫优秀学员代表参加活动,为即将召开的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预热。
三名优秀学员初到四川广元
在自然博物馆听讲生态
第一站唐家河自然博物馆合影
林草局领导在开营仪式上讲话
换上野外巡护装,孩子们的第一课从“倾听自然的声音”开始。在自然教育中心,他们认真学习野外安全知识,第一次亲手操作红外相机,了解了科学家如何监测野生动物。
安放红外摄像机
出发去夜观
巡护路上保护站刁站长介绍地衣的生态
而真正的挑战在密林深处——沿着巡护员日常工作的路线,他们学习辨认野生动物足迹、收集野外数据,聆听保护站的老师讲解各种生物知识。踏着巡护员走出的小路,穿过茂密的箭竹丛,孩子们体会到了巡护过程的艰辛,认识到巡护工作并非易事,更加坚定了关爱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的信心。动物踩伏的草、蹭掉的树皮、吃过的树叶、留下的粪便,都吸引了孩子求知探索的眼神,藏酋猴、扭角羚、黄喉貂的出现,更是赚足了孩子们兴奋的尖叫。
黑暗中手持探照灯的夜巡经历尤其让他们难忘。森林不再是白天的友好模样,而是充满了未知与神秘。当导师轻声指出远处一对发亮的眼睛可能属于一只夜行性的果子狸时,孩子们紧紧握住观光车的扶手。夜色里,那层峦叠嶂的原始森林中传来奇怪的叫声,这种亲身体验让他们理解了自然不仅需要热爱,更需要敬畏。
殷泓树同学(前排右一)学习昆虫标本制作
每人都制作了属于自己的标本
在伏爷爷家做竹编
欧梓涵同学学习竹编技巧
研学不仅是科学探索,还融入了文化传承。在落衣沟古村落,孩子们尝试了传统竹编手艺。粗糙的竹条在手中逐渐变成简易容器时,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智慧与自然材料的完美结合。“原来保护环境也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个女孩若有所悟地说,“用自然友好的材料,就是在减少对动物家园的破坏。”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出现在最后一天。当孩子们取回自己布设的红外相机,一个男孩子发现自己的相机捕捉到了野生动物,兴奋地大喊“这是小麂,看,有两只呢。”一个女孩子也高兴地说:“我拍到了野猪。”另一个男孩子骄傲地说道:“我们真的为保护大熊猫和它的邻居们做了一点点事!”这种参与感和成就感,是任何传统教学课堂都无法企及的。
听大学生志愿者讲昆虫知识
刁站长讲熊猫的知识
结营仪式上欧梓涵、陈俊铭获得研学证书
领导为殷泓树所在的优胜队伍颁发奖品
白天跟着巡护员进林子里巡护,晚上听讲座学习各种动物和昆虫常识。结营仪式上,三个孩子不再是初来时的好奇游客,而是带着新身份——“自然守护小使者”——告别唐家河。
欧梓涵的标本
殷泓树的标本
陈俊铭的标本
欧梓涵作品(熊猫)
殷泓树同学作品(扭角羚)
他们收获的不仅是亲手制作的昆虫标本、竹编作品和研学证书,更是一份对自然更深层的理解和承诺。正如其中一个孩子在分享会上所说:“我现在明白了,保护大熊猫不只是保护一种动物,而是保护整个森林家园。”
这场研学之旅,在三个少年心中种下的不仅仅是科学的种子,更是一份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守护自然,既是责任,也是荣耀。
供稿:南宁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编辑:田 洋
编辑:田 洋
校对:周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