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向党 筑绿中国 绘生态之美”
——银川市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写生活动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升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9月20日,“童心向党 筑绿中国 绘生态之美——银川市青少年宫生态文明教育主题写生活动”在中山公园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共青团银川市委员会、银川市公园管理中心主办,银川市青少年宫承办,200余位学生参与其中。
活动现场,中山公园的大荷花池与文昌阁菊花展成为学子们的“天然画室”。同学们或蹲坐石阶,或驻足池畔,活动期间,用画笔描绘中山公园的生态之美。他们或聚焦于公园内的绿树繁花,或专注于湖中的碧波荡漾,或捕捉飞翔的鸟儿,将自然之美定格在画纸上。
池边石阶上,学生们支起画板,将荷花池的盛夏盛景框入画纸。有人专注勾勒荷叶的层叠脉络,笔尖蘸取深浅不一的绿,晕开水面上滚动的露珠;有人俯身细描荷花,从粉白花瓣的渐变到嫩黄莲蓬的肌理,力求留住花苞初绽的娇柔与盛放的明艳。不远处的文昌阁是另一处写生焦点。青瓦飞檐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有的用线条精准刻画楼阁的斗拱结构,还原中式建筑的对称之美;有的侧重光影变化,用浅灰与深褐晕染出阁身的明暗层次,让古朴的建筑在画纸上有了立体感。池边石阶与文昌阁前的写生场景里,专业老师的身影穿梭其间,用细致指导串联起学生的创作思路。
此次写生活动是一次将美育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相结合的生动实践。它把课堂从室内搬到了户外,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自然、认识自然,将课内知识与户外实践紧密结合。500余名学生在户外写生中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既提升了观察力与创作力,更在捕捉生态之美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内涵。学生们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树立了绿色发展理念。未来,银川市青少年宫还将继续开展类似的活动,为青少年提供更多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机会,让生态文明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银川市青少年宫位于兴庆区湖滨西路61号,始建于1986年,2003年原址翻建投入使用,建筑面积7271.29平方米,是共青团银川市委员会下属的财政全额拨款公益性事业单位。多年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全心全意服务青少年为宗旨,共开设音乐舞蹈类、体育竞技类、美术类、语言表演类、非遗手工类、科技体验类6大门类共40项专业课程,每周开设教学班312个,服务中小学生近3714人次,全年累计服务约18万人次。
市青少年宫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坚持“立德树人+公益服务”办学理念。2021年以来每周派驻教师40人次,进驻8所城乡中小学1个社区,将课堂教学向课后服务延伸,全面开展助学支教和送课下乡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周免费服务中小学生1300人次,年度服务学生4万余人次,切实推进学生创新素养教育,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
供稿:银川市青少年宫 编辑:田 洋
校对:周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