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普通的拍照打卡,是一群人在与青春对话,为即将启幕的新宫,写下最动人的 “应援信”。
我与少年宫的专属故事要从2021年开始……五年,1800多个日夜,从旧址的拆除,到新馆使用,我们走了一段很长很长的路。
还记得拆迁过渡时,我们辗转在一个个学校教学点,心中始终守着那份对校外教育的执着。多少次深夜加班,多少回攻坚克难,是你们——我亲爱的同事们,用坚持和热爱,让希望的火种从未熄灭。
今天,崭新的场馆充满生机,窗外的阳光洒进明亮的大厅,往事一幕幕浮现,泪水不禁模糊了双眼。这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是我们用青春、汗水与信念共同铸就的梦想之家!感谢团队不离不弃的陪伴,感谢每一位为之付出的人。
新起点,新征程。愿这里继续承载更多孩子的梦想,绽放更多灿烂的笑颜。
2023年初临包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恰遇这里正历经新旧交替的特殊时刻—承载着无数回忆的昆区少年宫已完成拆除,崭新的活动中心尚在装修完善中,像一颗待放的种子,满含希望与期待。
那些日子里,我与同事们一同守望、一同见证:看着这栋大楼从冰冷的钢筋水泥框架,一点点被注入温度,蜕变成功能齐全、满是童趣的成长天地;看着施工人员与教职工们日夜不停,把设计图纸上生硬的线条,一笔一划“画”成孩子们能追逐奔跑的活动室、能探索新知的教室;感念上级部门高屋建瓴的全力统筹引领,心疼“当家人”为协调资源不眠不休奔忙的身影;更感动于全体教师日复一日倾注的心血,用热爱与责任为新中心添砖加瓦。
这段与团队并肩、与新中心共成长的时光,让我对责任和使命这两个词,有了远超以往的深刻体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就在此刻具象。吾辈虽微,亦当以绵薄之力,为孩子们的成长铺路,为广大青少年未来筑基,不负期许。
从昆区少年宫挤着画架、闻着松节油味教孩子画向日葵,到青少年活动中心新馆的天光画室里,用数字画板陪他们绘城市剪影,老宫的木质调色盘、新馆的高清投影幕,都记着我和孩子们的艺术时光。
五十年场馆焕新,我守着的美术教育初心始终未变,仍愿以笔为媒,陪一代代孩子在色彩里绽放。
从老城区少年宫吱呀作响的木质把杆旁、混着滑石粉味教孩子压腿踮脚,到青少年活动中心新馆的弹性地胶舞房里,用智能播放系统陪他们编创城市律动,老宫磨破边的把杆套、卡带式录音机,新馆的全景落地镜、高清音响,都藏着我和孩子们的舞蹈时光。
作为一名舞蹈老师,每双舞鞋的磨损、每段舞步的印记,都藏着我与这方成长天地的难舍情缘。
那些在打卡时被反复提及的期待,早已被新宫悄悄酿成现实 —
32736 平方米的空间里,“教育、实践、娱乐” 三位一体的温暖,藏在每一个细节里:老少年宫的 “水泥地面”,在新馆的小剧场里升级成了大剧场;当年孩子们挤着看航模的小房间,变成了能容纳 20 人同时操作的科技实验室……
这哪里是一座场馆?分明是包头人用 50 年时光,为下一代筑起的 “成长乐园”—— 而我们此刻的打卡、拍照、发朋友圈,都是在为这份 “守护” 应援,为即将到来的 9.26新宫启幕,写下最真诚的祝福。
9 月 26 日上午,包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新馆启幕盛典将正式开启。
现在,不妨也拿起手机:找到你与昆区少年宫的旧回忆(哪怕是一张模糊的合影、一段简短的日记),去新馆前拍一张 “旧影与新颜” 的打卡照,在朋友圈写下你的故事,带上 #926 新宫为你应援 #的话题。
每一条朋友圈,都是对 50 年教育初心的致敬;每一次点赞,都是对新宫未来的期待。
9.26,我们在新宫等你 —— 等你的故事,等你的笑容,等我们一起,把成长的故事,继续写下去。
时间:2025 年 9 月 26 日上午9:00
地点:包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昆区民族西路北段)
邀约:每一个与昆区少年宫有故事的你!
每一个期待美好教育的你!
供稿:包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 编辑:田 洋
校对:周 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