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12月20日下午,由北京市少年宫承担的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校外教育机构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标准构建研究》结题论证会在市少年宫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专家组、课题组成员、子课题组成员共计30余人参与,北京市少年宫主任牛晓亮出席,校外教育研究室主任、课题负责人周立奇主持会议。
课题汇报
课题组主要成员胡盼盼进行课题结题汇报。她详细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背景、目标、方法、内容以及结果。本次课题通过政策与文献梳理、京内外调研、问卷与访谈等多种形式,全面梳理并总结了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特点及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综合实践评价标准,此标准对于全市乃至全国的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
课题组主要成员李转亭进行课题工作汇报。她从研究工作的计划与实施、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经验与价值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对研究工作的思路与安排、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立项、开题、中期、结题等阶段以及课题取得的成果、积累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介绍。
课题组主要成员胡盼盼、李转亭
子课题承担单位西城区少年宫、丰台区少年宫、顺义区少年宫、密云区青少年宫课题组代表分别汇报子课题结题报告。
子课题组代表陈婷琨、孙茜、陈民强、谢会师
专家点评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毅,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理论室主任、正高级教师马福贵,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梁烜,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田冬梅,中国儿童中心科研部副研究员肖凤秋对课题结题工作进行点评和指导。专家组认为课题研究论证环节完整,研究成果丰硕,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均有突破性进展,结题汇报与工作汇报完备,一致同意结题。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主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毅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理论室主任、正高级教师马福贵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梁烜
西城区青少年美术馆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田冬梅
中国儿童中心科研部副研究员肖凤秋
校外教育研究室主任、课题负责人周立奇表示接下来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的结题报告将会按照专家组的建议进行修改,扎实做好课题结项收尾工作;同时将继续提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总结经验,为今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校外教育研究室主任、课题负责人周立奇
领导讲话
牛晓亮主任对专家的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课题组前期调研充分,选题精准深入,在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强调:一是校外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方向引领。要深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教育强国这一重大课题,按照“三六八五”战略体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课题研究为牵引,进一步明确首都校外教育改革发展的发展方向、路径。二是校外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科研推动。立足教育“三问”,针对校外教育改革发展中遇到的痛点、堵点和难点,坚持先立后破,守正创新,提升研究的前瞻性,通过科学研究,激发校外教育发展新动能、新活力。三是校外教师的成长需要科研助力。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把思政引领渗入到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政育人的作用。四是校外交流合作要开辟新领域。本次课题研究是促进兄弟单位间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果交流的有益尝试,未来将进行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交流互通,不断开拓视野,提升校外教育发展质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首都校外教育力量。
北京市少年宫主任 牛晓亮
据悉,本次课题研究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新时代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国家政策及文献,面向全市49家校外教育单位发放回收325份问卷,调研京内校外教育机构 18 家、京外校外教育机构及综合实践营地32家,召开课题开题、中期、专题研讨会共计35次,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CIPP模式初步建立起一套包含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2个三级指标的综合实践评价标准,凝练出包含专著、论文集、案例集、论文、报告等多种形式的研究成果。此标准经过广泛的实践检验和深入的专家鉴定,具备高度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不仅对全市群众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具有规范性,对校外教育机构开展综合实践具有示范性,更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性,未来将在全市进行推广试行。
课题部分成果展示
校审:陈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