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校外教育研究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yNTI2NzE4OQ==&mid=2247486397&idx=1&sn=ebabfed8e773cf9151f70d493ccfe15a
一、活动背景
当前,基础教育领域正积极推行着力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双新”(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双新”是一个系统化的改革举措,包括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教学方式、新评价等方面。评价作为调节教育教学的“指挥棒”,是改革的要点和难点之一。当前教育评价理念倡导从“对于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of learning)转向 “为了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 learning)和“作为学习的测评”(assessment as learning),涉及评价内容的调整、评价方式的创新、评价结果的应用、评价公平性的保障等。
青少年校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共通的育人目标,应根据校外教育实际情况,借鉴“双新”改革的理念和举措。教育评价通常是校外教育的薄弱环节,在“双新”背景下,中福会少年宫以校外教育活动的形式改变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为教育评价改革作出实践探索。
二、活动目的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活动中被激活的好奇心成为后续深度学习的支点;为教师全面客观地了解教学效果提供可视化过程性素材;突破校外教育评价薄弱点和难点,通过科技创新与STEM小组学习综合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为少年宫教育评价全面改革先行先试。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活动时间:2023年12月底
活动地点:中福会少年宫少年厅
四、活动对象
中国福利会少年宫科技创新、STEM兴趣小组全体学员近900人。
五、活动过程
(一)学期回顾与评价活动预告
通过各种途径宣传活动,并结合本学期上述两类班级各次活动的特点,以期末评价的形式组织活动。在活动前一次课程的学习中,向参加活动的全体学生介绍本次综合评价活动的特点及方法;同时针对评价活动中可能涉及的重难点帮学生进行一些结构化的梳理回顾。以个人为主体,必要时可以在同伴和老师的帮助下完成相关评价活动项目。
(二)教师职责与学员评价任务确定
参与教师:各班执教教师、班主任、志愿者。
教师职责:执教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各评价活动项目的要求及评价标准;班主任负责各班学生活动秩序;志愿者老师负责活动中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与盖章认定。
参与学员:低年级组(一至三年级)、高年级组(四至六年级)
学员活动过程性评价:
A.规定时间内,每人要参与其中四项活动;完成度高的同学可以再尝试更多或更高难度的挑战。
B.对于每项活动,能完成的将获蓝章;能出色完成的将获红章。
(三)活动项目与实施
1
评价活动项目
评价活动包括“时钟制作”“梦想列车”“奇异马赛克”“苹果名片”“复刻怪兽脚印”“神秘的盒子”“随机事件”“苹果体验”8个项目,其中前4个面向低年级段,后4个面向高年级段,具体活动规则如下所示 。
低年级段活动项目(滑动查看)
高年级段活动项目(滑动查看)
2
活动实施掠影
“老师,我的苹果重210克,我算出了它的密度”“老师,我的盒子做好了,底面我做了个菱形”“老师,看看我做的猫爪怪兽拖鞋”……虽然室外寒风凛冽,但中福会少年宫大理石大厦少年厅里却热闹非凡,孩子们紧张兴奋地完成一项项挑战任务,不同区域里时不时响起孩子们迫切分享的声音。但这并不是一场普通的科技知识普及活动,而是面向科技中心科技创新和STEM 班所有学员的综合评价活动。
如何评价学生的所学知识?如何通过活动巩固、发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传统的纸笔测试因其便捷、较高信度和效度,在评价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要评价学生学到的是应付考试的“死知识”还是可迁移的“活知识”,纸笔测试的作用就十分有限。因此,中福会少年宫科技创新与STEM小组的教师团另辟蹊径,舍弃传统纸笔测试,围绕挑战性问题,设计多个手脑并用的闯关项目,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想象力,让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呈现个体所掌握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要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挑战任务的内容设计至关重要。为了适应不同学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教师团为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设计了两套不同的闯关任务。其中,低年级学生完成的四项挑战任务,融合了测量、平面图形建构、生活常识、计算等知识,辅以剪切、粘贴、绘画等操作完成。而高年级学生完成的四项任务,需要学生在更高的水平上运用测量、运算、立体图形建构、生活常识、统计学等知识,制作更为复杂的作品。
参与评价的学生都将拿到一本通关手册。每参与一项任务学生将获得一个蓝章,按要求制作作品并能完成“专项”互动交流的可以获得一个红章。蓝章和红章的数量体现了学生参与的“质与量”。
(四)活动回顾与体验分享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带着自己的部分“作品”,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回原教室,老师们组织学生对刚才的活动做即时分享及“观者”评价反馈。
今天的活动中你用到了我们之前学的哪类知识?活动中你帮助过哪些同学?体现在哪些部分?
在活动中你发现自己擅长的是什么?比较薄弱的是什么?
这个活动和我们平时的期末测试有什么不同?
这次活动结束后,你还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六、活动成效
综合评价活动持续了四天,覆盖了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全体科技创新与STEM班学员,参与评价的学生近900人,直接参与的志愿者教师近30人。不论是物料准备、场地布置,还是现场对学生时时关注和及时指导,教师团所花费的精力不亚于准备一场大型赛事活动。
学生们以积极的反馈证明了活动的成效。学生1说:“今天真开心,动手又动脑。”学生2说:“虽然是相同的要求,我们最后得到的作品都长得不一样,好有趣!”学生3说:“我回去还要看看用密度判断水果的新鲜度对其他果蔬是不是适用。”学生4说:“我在做神秘盒子的时候,出了状况,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
本次综合评价活动是由中福会少年宫教师团队基于《上海市青少年科创“视界碑”系列活动》课题的研究成果,结合多年评价实践经验精心设计。活动让学员在快乐体验中巩固、拓展学习,获得成就感,也为教师教学改进提供了依据。
该活动是中福会少年宫在自然科学领域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以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精神等为核心的素养培养是校内校外共同的教育目标,因此,校外教师不仅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还要改革学习评价方式,让学习评价为学生发展服务。
七、活动思考
(一)评价可以是有趣又好玩的
为了让孩子们主动参与问题解决,并在创作中体验到自我实现的快乐,本次评价活动围绕“趣味”下足功夫,从问题情境的设计到道具的制作,处处体现出教师团的“小心思”。比如低年级组的“苹果名片”项目,每位学生随机分到一个真正的苹果,任务是为这个独一无二的苹果制作一张专属“名片”,名片上需要标明苹果的“身高”“身宽”“最大周长”,还需要画出与苹果本身大小相近的“形象照”。现场提供了硬纸板、三角尺、软尺、彩笔等工具,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完成苹果数据测量,却不可以把纸盖在苹果上描摹。同样是测量,高年级组的“复刻怪兽脚印”项目,现场布置的“雪地”上呈现了各式各样的A3纸大小的巨型怪兽脚印,学生需要根据选中的脚印,用硬纸板等材料为其制作一双拖鞋,而拖鞋必须尺寸合适、能穿着走上三步才视为挑战成功。不论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学生,面对这些挑战任务,都直呼“好玩”“喜欢”。
(二)评价可以是充满想象的
所有的评价项目都以作品的完成为标志,但没有一项任务有标准的唯一解决方案。以高年级学生挑战的“神秘的盒子”为例,学生需要运用笔、硬卡纸、直尺、透明胶等工具,完成一个1024立方厘米的盒子,要求盒子底面由数个图形组成(数个图形至少含有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学生可以根据想象,任意设计盒子底部形状及大小,只要符合题目要求,一切形状皆可。虽然这一任务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提出较高要求,是高年级活动中难度最高的一项,但是孩子们充分发挥创造力,制作了许多出乎意料、但合乎要求的奇异盒子,让现场老师们屡屡为孩子们竖起大拇指,大声称赞。
(三)评价可以是师生共同完成的
传统纸笔测试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通过分数展现学生知识水平差距,因此独立完成是传统测试开展的首要前提。但是本次评价活动并不强调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而是注重教师的适时指导。所谓适时指导,指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迟迟找不到方向时,教师要给予启发,以及学生理解题意出现偏差后,教师要及时纠错。为了帮助学生们顺利完成挑战,每个挑战区至少安排3位教师,确保每个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能获得帮助。在这场测评中,教师不是考试监工,而是成为孩子们值得信赖的大朋友。
学习评价改革是国家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要真正实现学习评价的多元化、多样化,并不是一件简单、一蹴而就的事情。科技创新与STEM小组期末学习综合评价已向表现性评价、增值评价迈出坚实的一步。之后,中福会少年宫在校外教育评价改革方面将进行更深入的探索,如:如何将“评价场景”与“常态场景”融合?如何将“奖励机制”与“评价结果”挂钩?如何使活动项目的承接感更明晰?……以评价改革促进校外教育提质增效,助力少年儿童核心素养培育。
文章为作者和中福会少年宫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