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1月18日,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主办,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科技信息专业委员会、北京市宣武青少年科学技术馆承办的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创新实践展示活动在北京临空假日酒店成功举办。来自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44所学校、青少年宫(活动中心)约1.3万名青少年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加本次实践展示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原副总设计师、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沈力平教授出席并讲话。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原魁和相关领导出席。
沈力平院士寄语青少年
沈力平院士在讲话中表示,非常高兴参加第八届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创新实践展示活动。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活动,它为我们热爱科技、怀揣梦想的青少年朋友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广阔舞台。
同学们,青少年朋友们,你们生活在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子信息、三维数码、先进制备、新型能源、人工智能等等当代人类科技进步的前沿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智能手机、智能家居、自动驾驶汽车,到工业机器人,到各种无人系统,这些先进的成果和产品,都离不开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技术的支撑,如今,人工智能更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它正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制备、甚至生活等诸多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沈力平院士强调,在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青少年是未来的希望。看到大家带着自己的创新作品来到这里,我深受感动。你们的作品,有的展现了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将智能控制技术巧妙应用于日常场景,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有趣;有的则体现了对前沿科技的大胆探索,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勇于尝试,展现出不一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些作品或许还稍显稚嫩,但它们蕴含的创新精神和无限潜力,让我们坚信,未来的科技舞台必将属于你们。
沈力平院士介绍了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他表示,我是一位常年从事航天科学技术研究的老兵,我国航天事业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月球探测到火星探测,一步步走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航天科学技术的每一次突破,无不体现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无不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和汗水。当然,中国航天的发展也离不开全国人民方方面面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包括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技术在内的有力支撑。
我们航天人有一句话,叫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这是航天人不满足已有成绩,不懈追求的理念。如今,我国载人空间站全面建成已进入应用与发展的新阶段;“嫦娥六号”探测器从月球背面成功采样返回,嫦娥探月工程四期稳步推进;“问天”一号火星探测器一次性完成火星“绕、落、巡”任务,新的行星探测工程任务正在规划与拓展。总之,中国航天事业永远行进在追逐新目标的征程上。
沈力平院士希望同学们能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汲取力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当下的学习和生活中,强健身心体魄,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聚知识、增长才干、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未知领域的勇敢探索中,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学会与他人的交流与协作,发扬团队精神,争取碰撞出更多的创新火花。祝愿你们快快成长,茁壮成长,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你们当中会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未来实现科技强国的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我国乃至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本次活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梦想智造?牵手未来”为主题,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科学与技术素养普及和提高青少年动手动脑的能力,助力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发展。此次展示活动分为线上10项挑战活动,线下11项主题活动。青少年通过作品展示、实践操作和互动体验,在21项主题科普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技术,积极动手实践,熟练掌握了电子元件的焊接、电路的搭建、程序的编写、机器人的组装与调试等技能,锻炼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作出了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的作品,获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
1月18日活动现场,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科普实验中心主任戴伟教授为现场青少年带来《什么是化学反应》的精彩科学实验秀。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实验中使同学们明白:化学无处不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左正立老师为青少年带来《空天科技科学教育》科普讲座,鼓励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科学志向;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老师围绕“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用生动形象的图片、简洁易懂的语言,为青少年们打开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之门。
在活动现场,同期举办了科创市集活动,汇聚了学生义卖、无人机足球体验、研学课程推荐、AI产品体验以及图书期刊等多个展位,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关注。
科创文化市集
全国青少年电子信息与智能控制创新实践展示活动,自2013年首次举办以来,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外科学教育的传统品牌。
供稿:宫协科技工作部
编辑:沈 军
校对:周 淼
校审:陈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