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
暑
将
至
时
夏
方
长
夏
至
时
节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斗指午;太阳黄经90°,于公历6月20~22日交节。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
夏 至 三 候
一候鹿角解|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麋,形大,属阴,角向后。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退。
二候蜩始鸣 | 后五日“蜩始鸣”。古时楚称蜩,秦晋称蝉。蜩螗沸羹,叫声沸稠为粘羹,多美的形容!
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螗小而绿,叫声尖锐急促,它立秋后才鸣,也称寒蜩、寒蝉、夏蝉,为区别于“知了”,俗称为“都了”。它一叫,秋色厉,都该了了。
三候半夏生 | 再五日“半夏生”。这意味着夏天过半了,后半夏白昼骄阳似火,浓荫难求;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
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它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所以,作为一种中药材,主治半开半阖之病,协调中枢。如治伤寒寒热,是少阳之枢半开之病;治喉咙肿痛,是少阴之枢半开之病。
传 统 习 俗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这些民俗特色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也展现了各地丰富的饮食文化和节日氛围。
凉食避暑
人们喜好在夏天滋补凉食避暑,因此普遍喝凉汤、凉茶、酸梅汤等比较传统而且十分清甜的食物。
食麦粽
食“麦粽”是江南的习俗。有记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这些食品都体现了当地的饮食文化。
夏至称人
在古代,人们会在夏至这天称体重,以验肥瘦,祈求吉利。
节
气
起 居 养 生
饮食养生。夏至以后,天气炎热,胃口不佳,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建议以清淡饮食为主。
可以适量补充海鲜、蛋奶等产品,年老和体弱人群不宜多吃冷饮和瓜果生食。
时夏方长
盛夏将至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早睡早起。
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
运动养生。夏季人的体能量消耗较大,应控制好运动强度,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效果最好。
推荐运动: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是适合夏季的项目。
夏 至 诗 词
《夏至》
作者:宋·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
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
作者:唐·元稹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过雨频飞电,行云屡带虹。
蕤宾移去后,二气各西东。
《夏至避暑北池》
作者: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出镜:陈科亦 王雨心
图文视频:播音主持艺术团
盛
暑
将
至
时
夏
方
长
夏
至